波纹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波纹管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穿起绿色产业的颗颗明珠《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12 17:18:20 阅读: 来源:波纹管厂家

穿起绿色产业的颗颗“明珠”

---“十一五”以来我市建设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回眸(中)

【核心指引】

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发展这一产业,除需改进企业硬件设施以外,还需要生产基地的强力支撑,而这都需要一定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受资金瓶颈制约,很多农民难以融入到这个产业中来。因此在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建设进程中,只有搭建起“基地+农户+企业”的绿色产业链条后,才能够赢得足够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三品一证” 即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申报,以及相关产品申报成功后获得的相应证书标示。

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 是指标识农产品来源特定区域、农产品质量、信誉等相关特征,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地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国家对其实行登记制度,受法律保护。

循环农业模式 即农业生产的某一环节的成品,作为下一生产环节的原料,而最终生产环节的产品或废料能够被初次生产环节使用或利用的农业生产模式。

“以前大伙都没把‘绿色’、‘有机’当回事,现在一看,这几个‘字’儿可真值钱!”1月18日,提起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给农民带来的好处,西安区海南乡沙虎村村民孟宪臣感慨地说。

自2007年起,沙虎村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并被省绿办确认为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全村5700亩耕地,有3000亩种上了绿色、有机水稻,正是这3000亩水田的绿色“试水”,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每公斤水稻比市场价高1元不说,村里每年产出的300万公斤水稻刚刚抽穗就被人“号”下了。

“十一五”期间,我市提出了建设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战略目标,这其中,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所在。几年来,通过强力推进,我市的绿色基地与龙头企业实现了紧密对接,使越来越多的绿色有机食品基地成为了众多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而逐步形成的“基地+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更为我市建设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基地“激活”农民信心

“赚钱多,政府还给补贴帮着建,这样的好事大伙当然高兴。”孟宪臣说,自从沙虎村被省绿办确认为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后,当地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不,每个200平方米的水稻大棚给1000元的补助就是最好的例证。

2007年,沙虎村的水稻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并被省绿办确认为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全村5700亩耕地,有3000亩种植绿色有机水稻。随着生产基地的不断发展,沙虎村水稻合作社也应运而生,目前,合作社拥有入会成员18户,投入资金60多万元,拥有水田1500亩。在实际运作中,合作社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统一购买种子、农药、化肥,享受统一的技术服务。入会农户按照合作社的要求种地,水稻收割完后,入会农户坐在家里等着收钱就行了。

由于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规范管理,沙虎村水稻连年喜获丰收。该水稻合作社的大米非常畅销,每年水稻还未收割,就有很多商家慕名到合作社预订大米,订购价格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1元。合作社的农户算了笔账:每公斤多卖1元,每亩地就会多收入约400元,整个沙虎村水稻合作社就会多收入60多万元。

“沙虎村的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只是近年来我市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的一个缩影。”市绿办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我市以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和龙头企业带动相结合,不断提升绿色、有机食品原料基地的建设规模和质量:

6县(市)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操作的原则,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基地示范点建设,新建绿色、有机食品原料基地26个;通过发挥省有机食品示范乡穆棱市共和乡的示范作用,在全市重点推广了有机食品原料生产技术,建设了以有机食品原料种植与有机肉牛养殖相互协调发展的循环农业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和经验;东宁县还被中国绿色农业协会授予“国家级绿色黑木耳示范基地建设单位”、“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称号。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大型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面积309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8万亩。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现场审查确定,“穆棱烟叶”、“宁安西瓜”2个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品种。

“风生水起”的龙头企业

“随着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市的绿色有机食品龙头企业的发展‘风生水起’。”市绿办工作人员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全面建设龙头企业的强劲态势,2010年,我市更是加快建设了三道生态食品加工园区,全力扶持红星、隆瑞、永和等入园企业建设投产。

此外,东宁县还引进了全国食品行业龙头企业--雨润集团,启动建设了集生产基地、进出口加工、现代批发物流、生态观光、科技研发于一体的“中国·东宁绥阳黑木耳山产品进出口产业集群”。截至去年年底,项目已投资2亿元,完成了交易区一期主体工程,2012年将完成所有工程。项目完成后,年交易额将达到50亿元,直接创造利税5亿元,年加工黑木耳(干品)2.5万吨,实现产值40亿元,创造利税4亿元。

近年来,在政策鼓励和市场化运作的双重推动下,我市的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镜泊湖水产养殖厂、虹鳟鱼养殖厂为代表的无公害冷水鱼产业;以鑫鹏肉业为代表的无公害生猪产业;以海林市北味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食用菌、山野菜产业;以穆棱市黑龙江皓月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绿色肉牛产业;以凯飞公司为代表的绿色大豆、玉米产业;以东宁县绥阳黑木耳大市场为代表的绿色、无公害黑木耳产业;以富川农工商贸为代表的无公害苹果梨产业等等,这些企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知名度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一系列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龙头的带领下,截至2010年末,全市绿色、有机食品企业达38家,同比增长31%。绿色、有机认证产品总数达到148个,同比增长7.2%。通过建设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全市“三品”认证总量迅速扩大、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效益明显增强。

为强力推进“三品一证”认证工作。仅2010年,我市就组织了14家企业16个产品进行绿色食品申报,6家企业28个产品进行有机食品申报,10家企业19个产品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申报。同时,相关部门还完成了5家绿色食品企业18个产品的复查换证工作,2家无公害农产品企业2个产品的便捷式复查换证工作。

“在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下,目前我市的绿色有机龙头企业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市农委工作人员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培育出了38家绿色有机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中黑龙江镜泊湖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工业加工龙头企业,海林市北味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龙江皓月集团穆棱肉牛加工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进入全省工业加工龙头企业行列,牡丹江市鑫鹏肉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海林威虎山米业有限公司、牡丹江恒利食品有限公司、林口县岩手滑子蘑罐头厂等18家企业成为全市工业加工龙头企业。

串起来的“绿色”产业链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10年全市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已达309万亩,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2012年达到410万亩,2015年达到600万亩的发展目标将不难实现。”市绿办负责人说,正是有了“十一五”的强力推进,使得全市各相关行业对搭建和延长绿色产业链条格外关注,而随着相关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我市实现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战略目标的进程必将加速。

市农业专家指出,“十一五”期间,围绕如何让企业和基地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对接机制,我市充分实施了“外招龙头,内建基地”战略,使企业的车间建在了农户的“田间地头”,初步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这些宝贵经验证明,只有把基地与农户与企业紧密连接起来,才能更快地建设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

在园区建设方面,我市不断推进“百园工程”建设,先后在全市的“一品村”、“一品乡”中选择了一批生态好、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的乡村建立了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园区。在生态条件具备和土地流转规模较大的乡村,引导社会资本兴建家庭有机农庄和农场,让农户充分参与园区建设。

在招引龙头企业方面,逐步加大定向定点招商力度,引进生态食品园区战略投资者和乳业龙头,带动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入驻园区。重点扶持了8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引导扶持一部分企业与当地农户进行对接,使农户进入到有机、绿色食品产业的经营行列,让农户对企业的需求有更详实的了解。

通过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建设,我市组建了市级绿色、有机食品协会,促进了企业之间信息共享,交流合作,使企业需求能迅速传达到农户,形成了农户按照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生产,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资金支持的合作模式,正是通过这种利益的紧密链接,我市逐步打造出了一条适宜我市发展的“绿色”产业链条。

“通过‘田间工厂’的建立,使龙头企业和基地真正实现联手共赢,我市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必将迎来新机遇。”市农业专家表示,“十一五”期间,通过提高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组织化程度,促进企业之间信息共享,交流合作,“中国有机食品之都”这块金字招牌将在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助推我市农业产业向高端发展。

而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基地+农户+企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在建设“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战略框架下,我市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正在引领农户用特色、品牌不断开拓市场,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邯郸市复兴区波波百货店

昆明市官渡区世运内衣经营部

企业名录列表综合页面第102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