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波纹管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我的百年元宵记忆瞰百年两端新生旧岁忆元宵

发布时间:2021-01-20 20:53:41 阅读: 来源:波纹管厂家

闽南网2月23日讯 咱师徒四人循着愉悦的心情,听了场特别的故事——百年两端的元宵记忆,时间轴上,一边是00后,一边是耄耋老者。他们中,有初一的双胞胎学生,有文化工作者,抛开身份不说,新生与旧岁,又都有自己的元宵记忆。

百年记忆,记忆百年,元宵是光阴里流淌的一个年节符。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不知不觉中,元宵过完了,年也就慢慢走远了,咱师徒四人的元宵嬉游也画上了句号。

也正因为元宵,感谢这天上到人间的“相遇”,感谢听故事的你。

1983年春节后,第三届电影金鸡奖在鼓浪屿评选,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棐(左一)、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演员王心刚、秦怡等组成评委团(资料图)

“第三届电影金鸡奖评委,一起去泉州观灯”

讲述人:郭坤聪

出生时间:1937年

厦门市民俗专家、文史专家

我年轻时做记者,跑遍厦门大街小巷。

1983年春节后,第三届电影金鸡奖在鼓浪屿评选,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棐(左一)、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演员王心刚、秦怡等组成评委团。评选间隙,这些名人一起去泉州观元宵灯,我时任厦门广播电台记者,为他们拍下此照。电影剧作家叶楠离开厦门前,给我留字纪念,写道:“闽南行,不忘古泉州,唐寺宋舟元宵灯。闽南行,不忘锦厦门,海蓝岛翠大洋风。”

元宵当天,基本都是吃汤圆,记得少时,家里来了客人也是吃汤圆。小孩最开心的则是晚上,手拿走马灯,走街串巷。当时,在台光街,今中华电影院对面的山水城一带,一条巷子都是纸糊手工艺人,丧喜事用品都在这。而更多的手工灯笼则在二十四崎可以寻到,今大中路和大同路之间的小巷,那里基本可以买到所有与节日有关的东西,如年画、年历,俗称“灯市”。不过,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两个地方的手工灯笼都渐渐消失了。

以前,过节很有情味,现在少了。

以前,手艺人灯笼有个性特色,而且逛灯有参与感。现在,虽然灯越做越漂亮,越做越大,而且有了些科技因素,但都是大家挤在一个地方观赏灯拍照。“以前逛街就是逛灯展,公庙、大街小巷都有挂灯,处处有节日气氛。”

现在的小走马路,曾孕育了厦门最早谜社——萃薪谜社。当时,书法家柯伯行、图书馆馆长李禧等十几位文人雅士聚集在此,像个沙龙一样讨论灯谜,并将灯谜放在公庙等人多的地方。小走马路上的榕林别墅,也是文人雅士聚居地,也出过不少灯谜。以前,灯谜可谓是文化人的游戏。现在,灯谜少了以前的书香气。

讲述人:陈梅生

国家二级作曲家

出生时间:1922年

“闽首部对外发行影片,讲泉州人闹元宵,我作曲”

今年央视春晚、元宵晚会,都有泉州元素,是喜事。不过,琳琅满目的泉州人闹新春元素,在那么短的时间难以完整展示,有点儿可惜。

你知道吗?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拍摄的第一部得到国家批准,向国外发行的影片,名字叫做《元宵乐》。这部影片1979年由福建电影制片厂拍摄,最后播出时长20多分钟,反映的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泉州人又开始恢复闹元宵的习俗。这也是泉州人为献礼新中国成立30周年,拍摄的首部民间文艺活动的大型彩色艺术纪录片。我为这部纪录片担任作曲,当时这部电影在北京审片,深得中央电影局的好评,所以我至今印象深刻。

片头《元宵乐》三字在电影屏幕上放映出,音乐第一主题在19.5秒中同步揭开节日热闹欢腾的景象。随后出现泉州街头买花灯、卖花灯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华灯初上,热闹的商铺人家,五彩斑斓的花灯,参差错落地在微风中闪耀摇摆。华丽悠扬的音乐第二主题中,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蹦蹦跳跳的孩子们提着圆瓜灯、举着大公鸡灯、拖着大白兔灯、青狮灯,还有放烟花的人,东一伙西一群地嬉戏。为了表达欢快的闹元宵气氛,在音乐前后以曲笛、短笛分别吹奏,从音色、音高、移调、速度等加强对比,让气氛更加活跃。

我用风趣诙谐而优美的音调,刻画农村阿婆巧手梳妆打扮,结伴赶车进城赏灯,表现她一路上的心情。

当时,拍摄制作这部纪录片花费不少精力,大家工作到深夜,也只是吃了一小碗点心暖暖身体而已。这部纪录片在全国电影院线播映,在海内外影响不小。在《元宵乐》的基础上,1982年又制作了一部向国内外发行的影片《福建风光》。也是我担任作曲,主题歌名字叫做《鲤城有知音》,其中也有不少泉州元素。

讲述人:李元康、李元凯(双胞胎)

出生时间:2003年7月

晋江初一学生

李元康(左,哥哥)和李元凯,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鼠形花灯

“一盏花灯,一份团圆”

花灯代表着团圆,代表着吉祥如意,不管在哪,元宵节看到花灯,总能让人想到家的温暖。

小时候,外婆经常带我们去泉州的外太祖母家玩。

而去外太祖母家,要经过威远楼和开元寺,那里,是老泉州最热闹的地方。

2008年的元宵节,外婆又带着我们去了外太祖母家。那一天,天还没黑,就已热闹非常,各种花灯把威远楼和西街装扮得红红火火,路边还有不少摊点在卖花灯。当时,还不懂得花灯代表什么,只是觉得漂亮,还能亮,就吵着外婆买一个。现在,这个老鼠形状的花灯我们还保留着,这可是我们兄弟俩的第一个花灯。

外婆见我们喜欢花灯,就给我们讲了她小时候的元宵:

那个时候,大家拿的都是润饼灯,用的时候往上一拉,就像风箱一样变大了,把蜡烛粘在灯底,一点,红彤彤的,小孩就提着花灯到处走,可神气了。外婆说,我们兄弟俩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元”字,就是“元宵”的“元”,这让我们对元宵更感兴趣了,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我们交手工作业,我们用卡纸、铁丝和废布材料做了个花灯,环保又漂亮,还被老师挂出来点评。

2014年那年元宵,奶奶生病住在泉州二院,我们一起去看她,那时候外面红红火火,医院里却很冷清,我们想,元宵一家人在一起就该有节日气氛,就和爸爸妈妈去买了个小猪花灯,奶奶看到花灯的那一刻,笑了。(海都记者 兰京 吴月芳 田米 陈紫玄 文/图)

仙魔圣域BT版

猫三国

飘渺寻仙曲

决战平安京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