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波纹管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揭秘唐玄奘取经成功何以却传教失败

发布时间:2021-01-05 15:18:56 阅读: 来源:波纹管厂家

揭秘:唐玄奘“取经”成功 何以却“传教”失败?

导读:历史上的大多数变革都需要“唤起民众”,都需要得到下层百姓的理解和支特,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高深文化修养的唐玄奘佛教门派的失败,以及“大老粗”惠能禅宗的兴盛,就具有深远的历史原因和普遍社会意义了。历史常常和人开玩笑。有时,变戏法一样,变幻出来的景象使人眼花缭乱,难以琢磨。《西游记》中的唐玄奘是一个人妖不分,盲目慈悲,软弱无能,十分迂腐,又非常自信的大和尚。然而真实的唐玄奘,则是我国唐代的高僧,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哲学家,出色的国民外交家,坚强的爱国者。

洛阳偃师县陈河村,从唐玄奘少小贫困出家,到公元657年随唐高宗回东郊洛阳,顺便返回故里陈河村修坟祭祖,已是1300多年的岁月了。在这千余年里,除了唐僧寺时而还有烟火明灭以外,其家园一直是寂寞冷清的。唐玄奘13岁出家,少年早慧,听法师讲经,很快领悟,并能升座复述。后来随其早已出家的哥哥游学各地,遍谒名师。到26岁之时,他游遍了唐帝国大部分地区,几乎穷尽了佛家各派学说。但是,越参学越觉得不解的问题越多,并且,有些问题各大师之间分岐甚大。如“众生皆有佛性”,狗子有没有佛性?再如,如果成佛,是今生成佛,还是来生成佛?等等。释尊的本意究竟是什么!他决心到佛教发祥地印度走一越,取回根本的经典,以释众疑,并统一中土各家学说。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27岁的唐玄奘约了几位僧人,共同申请出国西游。因前一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杀了哥哥建成及弟弟元吉。国内外情势都不太安定。西以玉门关为界,禁止关内人与关外人交往。所以,玄奘的申请未被批准。几位好友已决定不去,但玄奘仍不甘心,单独一人上表申请,仍然又被驳了回来。接连两次驳回申请,非但没挫伤他的意志,反而西游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决计不顾一切后果,偷渡出关。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长安一带闹饥荒,朝廷准许饥民自由外出觅食。唐玄奘看准这个时机,毫不犹豫地混入灾民之中,闯出关去。

出关之后,一路上黄沙漠漠,空旷苍凉,上无飞乌,下无走兽,更无水草。玄奘只能望着尸骨马粪的遗迹前进。在经过八百里大沙漠时,玄奘曾4日5夜滴水未进,几次临近死亡。后来奇迹般的遇水得救,才到了一个信仰佛教的高昌国。高昌王十分敬重玄奘,听到他为取真经沿途历遭磨难时,禁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就请玄奘住下来,接受他的供养,做他的国师。并说,他将命令全国之人都为玄奘的弟子,并要求他讲经授法,不要冒死到印度去了。玄奘致谢之后,拒绝了高昌王的请求。进入印度之后,玄奘边参学,边广礼圣迹,辗转数十国,直到贞观7年,才到达当时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当时全印度最大的寺院。是释迦牟尼在世时,由500商人共同出资十几亿金钱买下的一座著名的园林,供奉给佛作为说法的场所。佛寂灭后,又有东、南、西、北、中五印度国王,共同出资兴建此寺。规模甚是宏大壮丽。此寺自四、五世纪以来,就是印度的佛学研究中心,大师辈出、声誉甚隆。

那烂陀寺对住进的僧人要求极为严格,当时在常住的万余僧人之中,精通50部经纶的,可享受“三藏法师”之草称。按寺中规定,可有10名“三藏法师”编制。然而,在玄奘到来之前。那烂陀寺只有9人。还缺1人。玄奘以精深的学问和儒雅的风度,被增补为其中之一。每天可享受上等食馔20盘,又有槟榔、豆寇、龙脑、香乳、酥蜜等供给。还可以吃到“大人米”,这是大如风豆的粳米,其饭、香溢百步,十分名贵,唯有印度才有,产量极少,专供国王及最有水平的高僧享用,故称“大人米”。有4名“净人”,一名婆罗门,30名从人,服侍。出门可以坐象车。

如此优厚的生活条件,玄奖“晨夕无阻”刻苦钻研5年,然后用4年游遍印度所有的佛教圣迹,再次回到那烂陀寺来,他已不是学僧,戒赞大师指派他向寺僧开讲经论。当时印度的思想界非常活致,各教派之间相互论战,相互攻击,斗争十分激烈。在曲女城举行的一次全印度大法会上,在五印度18个国王,大小乘僧侣3000多人,以及十万僧俗大众的注目下,玄奘入座为论主,并宣讲大乘教义。按印度贯例,若有人攻破其一个论点,“当截舌而谢之”。结果,经过18天的辩论,始终无一人能驳倒玄奘。玄奘的佛学功底此时实际上已超过他的老师戒贤大师,成为全印度的最高峰。他西行求法的目标已经达到,他感到中土僧俗都在召唤他,应该赶快回国了。他谢绝戒日王及五印大德法师们的一再挽留,于贞观19年(会元6朽年)满载着名震五印的声誉,携带着大批经卷,回到了长安。

玄奘回国以后所从事的一切佛教活动始终得到唐王朝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唐太宗对玄奘学问才华和气质风度都很赏识,并认为他很有政治潜能,因此,曾两次劝说玄奘还俗从政,而玄奘都一一婉言拒绝。他对唐太宗说:“我往返十七年,行程五万里,亲历一百自十国,西行求法云就是为了弘法传教。今后心愿,乃在翻译佛经。”玄奘最初西行求法的目的,是排除万难,寻求释迦佛之本意,统一中国佛教各种异说,从而更好在中土大地上弘扬佛法。然而,他创立的法相唯识宗,不仅在流传的范围上仅限于长安和河洛一带,而且在传流的时间上,也只是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彻底灭迹了。法相唯识宗是直接继承印度瑜伽派的理论、并且是完全严守其经典教义的一个宗派。这个宗派坚持把众人分成五个等级,把一部分众生视为天生低贱,排除在成佛的可能性之外。这与当时在中土流行的“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的说法不相符合。尽管有帝王的直接支特,又由名声显赫的唐玄奘创立,并且也确实曾盛极一时,但是,这新的幼苗还是很快就枯萎了。

六祖惠能根本无意和玄奘作对,然而,他却是玄奘的另一个对立的极端,虽是无文化的“粗人”,却顺应了中土大地上的民心,创立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法门。惠能在问对说法时,常常使用俗语村言,妙语如珠,很受民众的欢迎。这就使庄严肃穆神圣不可侵犯的佛经奥义,变为轻松谈谐,通俗易懂的一种道理。在教义上,不仅“人人皆有佛性”,而且,就是罪行累不,杀人如麻的强盗,只要“放下屠刀”,也便可“立地成佛”。可以说,在宗教传播的策略上,惠能是把原则性、灵活性、宽容性熔为一炉,向苦难深重的黎民百性随缘显露慈悲之心。这样惠能就把佛国的大门大大敝开,只要想进,人人可达目的。所以,禅宗的优势就大大压倒唐玄奘的法相宗,直到完全统一佛教各派。

历史上的大多数变革都需要“唤起民众”,都需要得到下层百姓的理解和支特,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高深文化修养的唐玄奘创立佛教门派的失败,以及“大老粗”惠能创立禅宗的兴盛,就具有深远的历史原因和普遍社会意义了。

测量接收机

橡胶板

深圳不锈钢雕塑

箭牌马桶维修